今年2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世界人工智能顶级学术会议AAAI在美国开幕。在这场被誉为世界人工智能风向标的大会上,山大地纬的用电管理数据智能解决方案迎来高光时刻——一举斩获本年度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奖。
值得一提的是,与这家济南企业同台获奖的均是全球行业巨头和研究机构的世界顶级人工智能方案。倾力而为,必有斩获,这是济南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果体现。
时间追溯到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济南时强调,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是我们能否过坎的关键。两年间,济南这座古老又朝气蓬勃、激情澎湃的城市,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赋能高质量发展。
济南不断释放科技创新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因创新而强
做强“增长极”形成“动力源”
近日,齐鲁制药奥沙利铂注射液获批上市,奥沙利铂注射液200mg/40mL规格被国家药监局公示为参比制剂。此前,这一产品已于2016年被认定为美国的参比制剂,成为我国唯一被中美两国认定为参比制剂的药物。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看来,“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战略,努力向世界医药巨头看齐,全力向创新药企业转型,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形成我国医药产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正是这一份激情和专注,齐鲁制药始终保持强劲发展势头——2020年以来新获批上市药品8个,截至目前共有32个药物通过一致性评价,其中19个为国内首家。
眼下的济南,不断涌现诸如齐鲁制药这样的企业,以创新演绎着高质量发展——浪潮服务器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前三;二机床集团高端数控冲压机床占据国内市场份额80%、国际市场份额40%;伊莱特重工轧制世界上直径最长、单体最重的奥氏体不锈钢整体锻环......创新加持,这座城市在做强“增长极”,正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孕育“源泉动力”。
因示范而兴
打造“济南标准”提高“存在感”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山大地纬以最快速度为济南量身定制“区块链+疫情防控”解决方案,在疫情防控中迸发出巨大能量——确保防控指挥部随时随地掌握全面、真实的疫情数据,并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对上报信息上链管理,大幅提升信息采集、报送效率。
这展现的不仅是济南企业的社会担当,也是济南企业创新发展的累累硕果。创新驱动发展的脚步未做停歇,山大地纬牵头制定全国首个“区块链+疫情防控”标准,将为政府部门在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时,快速构建高效可信的信息通道、及时掌握真实数据、实现精准施策提供“方法论”。
这意味着什么?标准的发布意味着企业拥有了“闯世界”的通行证,意味着济南将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基地”。2019年,济南全市新增国际、国家标准10项,总数达491项......创新加持,这座城市在增强企业自信,正为城市的“弯道超车”注入“智慧活力”。
因开放而盛创新
“消费方式”开拓“消费空间”
“真的好用吗?”“这款产品特别适合敏感肌”......眼下,很多百货商城及时探索“云柜姐”模式,线上流量正成为线下的“反哺”。
“各位宝宝,你们的‘魔鬼’县长来啦!”......眼下,政府工作人员先后走进直播间,为民企带货、为名牌代言。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济南从不缺乏创意,新元素、新点子、新业态让济南的消费经济不断推陈出新——面对“异军突起”的直播经济,济南提出整合新媒体产业链,优化配置行业资源,着力打造一批直播经济基地、建设一批产业直播经济集群,培育引进20家以上全国知名的直播、短视频经济总部,100家以上具有影响力的MCN机构,300个以上网红品牌,推动直播、短视频制作产业成为城市重要新兴产业,将济南打造成为全国著名的直播经济总部基地。
面对线下的消费环境,在住宿、餐饮、购物等行业发放消费券,引导各大商贸流通企业推出特色消费券;推出云购物、云直播、宅消费等项目,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新体验;发动全市商贸流通企业推出折扣、满减、团购等“超级礼包”,充分释放购物需求......创新加持,这座城市在上演“精彩畅想”,正在为城市的美好生活点亮“无限可能”。
连线部门
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王建森:
助力市场主体助力市场主体 经济细胞更加活跃
创新发展需要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形成让各类主体都有创新能力、创新意愿、创新担当的创新生态系统。基于此,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综合“工具箱”服务优势,助力市场主体经济细胞更加活跃。
推出个性化政策措施。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商复业复市,让市场主体保持向上发展生命力。近两个月,全市市场主体增量上扬,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9%。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118万户,列全省第二位。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将质量强市、知识产权强市摆在战略位置来抓,让企业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靠实力赢得市场。目前全市商标、专利、标准化、质量品牌等诸多领域的关键指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推进创新创业便利化改革。推进“准入即准营”,让更多市场主体尽快进入市场,落地开花,所有市场监管准入准营事项审批均实行“零跑腿”。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推出22项创新举措,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靳磊:
当好加快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助推者
民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的重要动能、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成绩亮眼,2019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400多亿元,税收810多亿元,进出口总值640多亿元,新增城镇就业近17万人,经省认定的民营企业隐形冠军72家、瞪羚企业75家、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11家、专精特新企业406家。
民营经济发展需要企业不断改革创新,也需要政府支持助力,作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部门,我们需要做好这个助推者——实施旗舰企业培育行动,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雁方阵”;实施小微企业升级行动,推动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实施惠企政策落实行动,帮助企业精准获取政策、主动使用政策、充分享受政策;实施纾困解难攻坚行动,持续开展“投资论道面对面”融资服务活动,为投资机构和民营企业提供合作平台;实施精准助企服务行动,发挥好市委、市政府联系民营企业家的桥梁纽带作用,激励广大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
身边看变化
山东昊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亮:
开足马力 跨越发展
企业的发展速度“猝不及防”,却又是“计划之中”。从一家村办企业到现在的“产业王国”,一路走来,我深刻感受到“创新是拥有市场话语权的重要支撑”。
多年前联合高校创新攻关,我们成功打开高吸收性树脂领域的新格局,并在多部门的积极协调和指导之下,牵头制定发布卫生巾高吸收性树脂国家标准。对当时的昊月来说,从未想过这能成为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
标准发布后,订单如雪而至,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客户拿着现金在厂区门口“抢货”。依靠核心技术,企业产值和效益连年翻番,昊月从年产值百万元的小微企业迅速成长为产值过亿元的中小型企业。
只有真正尝到甜头,才能愈发认识到创新驱动的举足轻重。企业通过技术积累,不断创新攻关,2项嵌入自主专利的国际标准发布,成功打破日本、德国企业在高吸收性树脂领域的长期垄断。
创新攻关让昊月这家土生土长的济南企业在高吸收性树脂领域拥有国际话语权,“供不应求”成为常态。眼下,全新的厂房、全自动的设备已为企业跨越发展插上腾飞翅膀。
记者手记
不惧挑战 勇于创新
勇于挑战国际标准,并且能够取得成功,在常人印象中,这应该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型集团所能做到的事情,但位于济南章丘区的昊月新材,却是一家从村办企业起家的中小企业。
企业底气何来?山东昊月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亮说,“创新,也是‘闯新’,就要不惧挑战。”因此,即便是“勒紧腰带”也要创新研发,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创新才有活力,才有机遇,才有出路。
创新,是创业人骨子里的不安分血液,更是后天不惧挑战、拥抱市场的勇气和魄力。久经沙场的企业都深知,真正关键核心的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就像在济南崛起的齐鲁制药,在迈向世界医药强者之林的进程中,创新伴随始终。2020年,面对严峻的市场考验,新获批上市药品接二连三,令业内所感叹。靠的是什么?就是精进不息的进取精神,是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
有句话说得好:“那些倒下的企业、品牌、市场主体,往往不是被竞争对手所打败,也不是被时代所淘汰,而是停滞不前的自己。”不进则退,一个能顺时代潮流、脚步不断前进的企业,永远都是市场的“弄潮儿”。
锐意进取 咬定创新不放松
□本报评论员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其命维新”这一信条的坚守。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观念深入人心。在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齐鲁大地、在创新氛围愈发浓厚的济南,“创新元素”正在持续加码。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济南时强调,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一个企业要成长,一个城市要发展,毫无例外都要不断爬坡过坎。创新,从来就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持久的续力和赋能。要将济南打造成为活力之城,显然不能依赖某一个“风口”,只有通过激活城市创新精神,坚持修炼内功,才能占据引领发展的有利格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核心是科技创新——
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五个济南”新目标,将“科创济南”列于首位,体现出科技进步对于城市发展的引领作用、技术迭代对于城市升级的支撑作用。没有科学技术上的核心带动,任何发展都只能是量的简单累积,而不是质的根本性提升。在全市谋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积累和平台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抓科技创新,首先就要抓核心技术。最近,全市正在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支持各类研发机构、企业等开展类脑智能、智能传感器、人工智能芯片等基础前沿和智能图像识别与理解、自然人机交互、边缘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科研攻关。只有在这些方面形成突破和引领,“科创济南”的名头才能真正叫响。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体是企业创新——
创新要成为城市的基因,不能政府“一头热”,市场的主导作用才是创新的“动力源”和“风向标”。其中,企业的主体作用更是不可替代。能否调动企业的创新主动性,激活其向高新技术攻关的动力,已成为城市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市提出组建一批支撑全市十大千亿产业、十大高端产业、十大前沿产业发展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此推动高端科技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当然,企业主体作用的激发,还要看城市多层面的“硬配套”和“软对接”,需要持续发力不断向企业的需求端靠拢。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一个锐意进取的城市,应该咬定创新不放松,必须要有“不创新就要落后”的紧迫感,积极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激情,以创新形成强大的人才吸附、技术输出和智慧延伸,打造城市的“最强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