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统计评价处处长裴伶
自2019年加入以来,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团队在促进济南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济南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到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裴伶的职业生涯跨越了不同的领域,但不变的是她对企业和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公共服务的热情。
“长期从事财务以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相关工作,陆续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招商引资、董监高管理、业绩考核、薪酬分配等一系列工作,还是想继续挑战一下自己。”参加工作近三十年后,裴伶选择在50岁时接受新的挑战,转岗至刚刚成立的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
“当时的政策措施,方式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还有什么可以为他们做的?”在裴伶看来,这里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平台,也能深入了解那些曾经改制后进入市场的企业。裴伶认为,无论企业性质如何,其核心都在于“投入与产出”“投资与回报”的关系,而她多年来的专业背景使她能够迅速适应新的角色,并将这种理念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尽管如此,但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是全国省会城市成立的第一家负责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部门,没有承接任何其他部门职责,可谓“白手起家”,要面对上百万体量的服务对象。
在裴伶的带领下,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统计评价处明确了“摸清家底、选树评优、业绩考核、推动诚信建设”四大职责。
“摸清家底”是民营经济发展局开展所有工作的前提,由此,才会有自己明确的服务对象,进而带来分析评价、分类施策、重点培育等系列工作的开展。
但是,定睛细看,所谓“民营经济”这一耳熟能详的概念的界定在国内却仍属空白。
正本方能清源,出师必须有名,裴伶依据国企改革改制的经验,从产权角度进行探索,起草相关文件。2019年6月,济南市发布了民营经济监测分析暂行办法,该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对民营经济进行定义:“大陆境内自然人出资控股的市场主体”,依此,民营经济局的服务对象得以明确。
有了清晰的概念界定,裴伶及她的团队利用市直各部门的支持,尤其是税务数据的有效应用,成功构建了民营经济信息库。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促进了济南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据统计,从2019年至2022年,全市民营市场主体数量从109万增长到了约150万,民营经济增加值也从3200多亿元上升至4900多亿元,增幅达到了53%。
“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让每一个民营企业都能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裴伶介绍,未来,将继续和团队一起探索更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济南民营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