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11370100MB2866908X/2025-00046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组配分类: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 发布日期:2025-06-27成文日期:2025-06-27
标题
关于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省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者
杨凌雁政协提案领域
经济发展承办单位
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答复时间
2025-06-27答复内容
杨凌雁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省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结合我局职能,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高点站位,坚决落实总书记关于民营经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把民营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构建全覆盖政策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持续打造全链条营商环境,民营经济综合实力、创新活力、发展潜力明显增强。
一、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民企合法权益
一是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全面执行最新版政策要求,确保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业务,国企民企、大中小企业,都享有同等待遇、能依法平等进入,推动实现“非禁即入”。二是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守护行动。组织开展民生领域垄断线索摸排,集中排查医药建材等领域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等违法线索。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共组织摸排工作103次,摸排相关单位共417 家,其中企业353家、行业协会28家。三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深化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经验,不断加大公平竞争审查力度。2024年市级审查新增政策措施文件116件,提出修改意见42件171条,各区县会审政策措施128件,提出意见建议83件。四是持续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涉政案件“府院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完善政务诚信监督体系,实施信用赋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二、强化资金支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一是深化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持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度。已累计走访企业超66万家,其中8万余家企业获银行授信超2500亿元。深入开展“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行动和民营企业金融直连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提升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款占比。二是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引领撬动作用,发挥“6+N”政府引导基金集群、五大银行AIC股权投资基金及各类市场化投资基金作用,借助“海右路演”“一月一链”等投融资对接活动,加快资本和产业精准对接,推动耐心资本进入民营实体企业、服务项目建设。三是聚焦高科技民营中小企业,用好天使创投引导基金,通过撬动社会资本设立子基金或直投等方式逐步扩大规模。强化科技保险产品创新,全市保险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三千亿元。四是围绕民营企业金融需求,创新财金联动模式,先后推出“济担-创业贷”“济担-纾困贷”等多款政策性融资担保产品,提供“投、贷、保、担”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放大财政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效果。发挥“泉融通”平台作用,加大在建立科创企业评价模型、开发公共数据增信产品等方面探索,目前已上线416款产品,累计放款455亿元。五是深入推进政银企联动,引导驻济银行机构持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24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3113.96亿元,较年初增加342.65亿元,同比多增164.55亿元。
三、实施创新驱动,支持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一是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链条,支持研发投入占比高、复合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高、拥有核心硬科技的“三高一核心”中小民营企业加快发展。2024年,民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3万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6431家,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8687家,民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82家。二是推动创新成果转化。支持高校院所和民营企业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常态化开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直通车”“路演会”,深化高校院所和企业对接合作,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建强用好山东科技大市场,持续健全“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实现技术供需精准对接,提升转化效率。三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印发《济南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高位部署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先后建成济南知识产权法庭、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等平台。开展全省首例专利行政裁决与行政确权联合审理,探索形成行政调解、技术支撑、专家咨询、行政裁决于一体的专利侵权纠纷处理模式。四是打造一支高素质技术经理人队伍,为技术持有者提供技术转移、孵化、评价、咨询等服务。落实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普惠性政策,降低民营企业研发成本。
四、强化人才服务,为民企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服务企业招引高层次人才。构建“五位一体”高校引才合作新机制,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引才模式,开设北京、上海、香港等12条“才聚泉城高校行”引才线路;高标准举办高层次人才招引大会,遴选2000余家用人单位报名,设置了17个专区,提供3万余个优质职位。2024年度在驻济高校组织开展“选择济南·共赢未来”系列招聘活动72场,实现驻济高校全覆盖,组织参会企业1.56万家,提供岗位52.72万个。二是加强民营企业家梯队培养,分层次、分产业开展“订单式”培训,举办名师大讲堂、民营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班、工信名家大讲堂、骨干型企业总裁班等重点培训班次,2024年先后举办工信名家云讲堂5期,培训企业560余人次,培养高层次创新管理人才、领军型高技能人才。三是组建“泉城民营经济商学院”,设立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智库,开展研修培训、产研对接、问诊民企等活动,打造形成集培训培养、参谋咨询、合作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产学研融合平台。
五、刺激内需消费,激发市场消费潜能
一是打造“泉城购”城市消费品牌。策划实施“泉城购”2024济南消费季,举办“531乐购月”、“首届精酿节”、“第二届海鲜节”、“101惠享季”、“未来生活节”、“新能源汽车进机关、进商圈、进园区”、“家电家装以旧换新消费节”等重点活动500余场,千余家民营企业参与。二是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力推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等领域消费品以旧换新,统筹央地资金19.4亿元支持以旧换新,带动汽车销售9.9万辆、家电销售61.2万台,交易金额超180亿元,惠及消费者超77万人次。三是提升消费市场活力。高标准承办商务部2024年中华美食荟启动仪式,《三餐四季·济南篇》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播出,21家餐厅登榜“黑珍珠”“金梧桐”指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一期工程全部启用,举办亚洲餐饮博览会、齐鲁国际车展等展会活动141场。
六、健全服务机制,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实现“泉惠企”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事项发布、申报审核、资金兑付一体化运行,兑付政策资金8.24亿元,惠及企业3352家,企业诉求按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到99.9%。济南获评2024中国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在全国36个省会及副省级以上城市中稳居前十。二是完善问题诉求解决机制,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依托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海右亲清会客厅”等,常态化、机制化听取民营企业家意见诉求。加强部门间链接协作,完善问题协处机制,落实好企业问题诉求“收集-办理-反馈-回访”工作机制,推动民营企业发展诉求实现闭环解决。三是强化政策宣传和法治保障。通过网站、媒体、AI政策智能助手等渠道,持续开展惠企政策宣传,努力扩大各项政策知晓度,引导更多民营企业知晓政策、享受政策。联合市检察院、市法院等相关部门,继续开展“法治护航”等相关行动,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吸纳借鉴您提出的建议,以“项目提升年”为总牵引,从政策激励、要素保障、生态优化等多维度发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
2025年6月27日